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6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鴉片戰爭開始。
先介紹下英國
當時英國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出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廣闊的市場,當時的歐洲貴族全部都喜歡中國的絲綢和茶葉,成為上流社會的標配,而中國除了需要歐洲的銀子,什么都看不上歐洲的東西。雖然美洲發現以后,有了巨大的銀礦,可依然是巨大的貿易逆差,最后,英國人終于把鴉片通過東印度公司弄到了中國,一方面使白銀大量外流,另一方面毒害了中國老百姓的身心。
通過大航海,英國以及西班牙、荷蘭的造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領先中國很大一塊。不過,大部分還沒有配備瓦特的蒸汽動力,而使用風帆。艦隊是由50艘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和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艦隊組成。
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熱兵器的配置,自拿破倫橫掃歐洲以后,19世紀初,歐洲已經開始丟棄冷兵器。英軍主要槍械應該還是褐貝斯型印度款遂發式滑膛槍,少量貝克式滑膛槍。同時期英軍中還有布倫瑞克式滑膛槍和P1839式滑膛槍服役。
當時英軍陸軍主力是出自印度英印殖民軍,殖民軍裝備相對于皇家海軍要差一些。
好了,英國的人,財,物就是這些?梢哉f兵精糧足火力猛再加上財大氣粗。
而當時的中國呢,經過乾隆朝的人口爆炸,小農經濟已初現不適。后又嘉、道中落,不思進取,在道光二十年的時候,咱們這邊好多人已經吃不飽飯了,軍隊里還在拿弓拿箭,英國那邊已經拿槍拿炮了,怎么打?沒法打,打了一年,英國死傷五百多人,清政府死傷兩萬七千人。
第一次遇到英軍,清軍就像看到了外星人,而英軍則對大清進行了不可抵抗的降維打擊,離著還有一百米呢,清軍這邊人就死了,感覺像中了魔法一樣。
當時的幾個清軍指揮官,面對英軍的堅船利炮,都認為敵人的槍炮均為邪術,于是大擺陰門陣打算“以邪制邪”。所謂陰門陣,又稱婚人厭炮,是封建迷信中用婦女月經、尿糞、衣褲等物來使槍炮、法術失靈的厭勝之術,在戰場上跳起了大神,當然是一敗涂地。
說了這么多,無外乎說明了兩點,一是當時清英兩國實力存在不小的差距,二是怕死和愚昧成為戰敗的主因,而且不存在領土占領。
如果把道光二十年換成他太爺爺康雍時期呢?我想肯定會大不一樣。
在康熙前期,平三番收臺彎,平定蒙古叛亂,哪個的實力比1840年的英國差?別說是剛換了鳥槍的英國,就是當時的世界聯軍,也得讓康熙打趴下。
康熙本身就是馬上皇帝,擁兵兩百萬,八旗子弟的騎兵和箭術比起初期英國的熱兵器差不了太多。不先絕對人數優勢,就按四千對四千的一次戰役來看,道光時期的清軍更多的也是輸在了將領畏戰身上。這些在康熙朝,特別是康熙初中期是不存在的。
在康熙后期和雍正時期 ,基本上可以算成一個時期,因為康熙后期政治力量,特別是軍事力量都主要來自于皇子,康熙的十三十四皇子,再有后來陪養出來的年羹堯、岳鐘旗。這個時期可以參考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除了雍正初年的西北叛亂,可以說大清的軍事實力有所下降,但將領素養、兵員士氣都還是沒有問題的。
蒙古騎兵
可以這樣說,經過大清一百年的發展,軍事實力特別是軍事技術不但沒有加強,反而退縮了不少,甚至在道光時期的海軍比不上明末清初鄭成功的海軍和康熙朝施郎的海軍;在作戰技法上,比不上清初的滿八旗和蒙八旗。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一次傻大像被野狼打敗的、是一次人為因素戰敗的窩囊戰爭。
綜合來說,人,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所以,康熙四十年之前的大清是可以碾壓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康熙后二十年和雍正時期的大清,是可以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抗衡,并打一場持久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