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個怎樣的國家?:有時候,人們對于英國、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等等真是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如果問英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那么首先第一件事情,需:-英國
有時候,人們對于英國、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等等真是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如果問英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那么首先第一件事情,需要清楚的是,英國包括了4個部分,分別是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
而我們今天重點要來說說英格蘭。
英格蘭是英國人口最多,也是面積最大的那一部分。英格蘭北部與蘇格蘭接壤,西部與威爾士接壤。
英國在10世紀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
全世界10億人說英語。也就是說世界上每7個人中就有1人說英語。
2015年,英格蘭的人口估計為63,843,856。
英格蘭擁有龐大的經濟,并使用英鎊作為其貨幣。
倫敦是英格蘭的首都,位于泰晤士河畔,是一座21世紀的城市,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
倫敦官方的英國君主——國王或王后居住地是白金漢宮。
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伯明翰,曼徹斯特,謝菲爾德,利物浦,紐卡斯爾和利茲。
英格蘭包括許多小島嶼,如懷特島,錫利群島和海靈島。
斯卡費爾派克是英格蘭最高的山峰,海拔也不過978米。
英格蘭最長的河流是泰晤士河,它流經倫敦,比塞文河略短,長約346公里。
英格蘭的地形主要包括低丘陵和平原,特別是在英格蘭中部和南部。
英格蘭的動物群主要由小型動物組成,以少數大型哺乳動物而聞名,但與其他島國相似,有許多鳥類。
傳統上,英國食物以牛肉,羊肉,豬肉,雞肉和魚類為主,一般配土豆和另外一種蔬菜。
在英格蘭吃的最常見和最典型的食物包括三明治,魚和薯條,像康沃爾餡餅,小食和烤肉晚餐的餡餅。
英國人的茶人均消費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比日本人多2.5倍,比美國人或法國人高22倍)。
著名的英國科學家包括斯蒂芬霍金,牛頓,查爾斯達爾文等。
有許多有影響力的英國作家,但也許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亞,他寫過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和哈姆雷特等經典著作。
2003年8月10日,英國有史以來最高溫度為38.5°C(我們不是天天這么高溫度嗎?),位于肯特郡布羅格代爾。
英國伯克郡的溫莎城堡是女王和最大的官邸。
在1066年諾曼征服之后,法國人迅速取代了與權力相關的所有領域的英語。從1066年到1362年,法語是英國的官方語言,大約300年。法國宮廷,神職人員,貴族以及法庭都使用法語。但絕大多數人繼續說英語。
巴巴里獅子是英格蘭的國家動物。獅子是英格蘭中世紀武士統治者的綽號,他們以勇敢而聞名,如英格蘭的理查德一世,被稱為獅心王理查德。所以英格蘭國家隊叫做三獅軍團,當然,更多人叫他們三喵軍團。
紅玫瑰被廣泛認為是英格蘭的國花。
溫布爾登錦標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網球錦標賽,被廣泛認為是最負盛名的。
英國的啤酒已經釀造了數百年。作為一個啤酒釀造國,英格蘭以其頂級發酵的桶裝啤酒而聞名,該啤酒在酒館的酒窖中而不是在啤酒廠成熟,以提供天然碳酸化。第一家熱巧克力店在倫敦開業。
英格蘭最古老的傳統活動之一是格洛斯特郡布羅克沃思的奶酪滾動比賽。每年五月,人們都會在陡峭的庫珀山上追逐奶酪。
存儲在世界上所有計算機上的信息的80%是英文的。
除緊急情況外,英國警方不攜帶槍支。
1896年,桑給巴爾與英格蘭之間的戰爭是有史以來最短的戰爭。桑給巴爾在38分鐘后投降。
作為曾經雄踞半個地球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到現在仍然有著一種舍我其誰的氣勢和“瘦驢不倒架”的威風。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大英帝國”的瓦解,英國已經又一次步入了沒落時期。如同它的歷史發展軌跡一樣,英國的國運是一種清晰的波浪型趨勢——每一次輝煌之后總會跌入衰落的低谷,但不知道過多久,它又會重新崛起。
(下圖是我實拍的英國街景)
英國雖然是一個歐洲國家,但它從來就不是歐洲的中心(法國才是),而且它也從不把自己當作歐洲的一部分。
英國對于歐洲的態度是冷淡、疏離而且警惕的,因為它歷史上一直奉行著一種“光榮孤立”的外交原則,將維持歐洲大陸的分裂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誰強大了就打壓誰,頗有種國際“攪屎棍”的感覺。
英國雖然緊鄰法國(從海底隧道乘坐歐洲之星火車可以來往于兩個國家),但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代,這兩個國家都跟天敵一樣不對付:歷史上他們有英法百年戰爭,現在,法國人和英國人互相瞧不起。
(下圖是我實拍的英國街景)
即使到了現代,英國從二戰中吃了大虧,還是不愿意加入近在身邊的歐洲大陸抱團取暖的隊伍,反而堅定地與遠在海外的美國結盟。
歐盟的前身歐共體1958年正式成立,但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發展成歐盟后,1999年開始使用歐元作為統一貨幣,有19個歐盟成員國加入歐元區,還有包括摩納哥、圣馬力諾在內的6個非歐盟國家也使用歐元,但英國一直堅持用英鎊。
歐盟中的國家只要有申根簽證就可以自由通行,但到了英國就不行,必須單獨申請英國簽證。而且,搞到最后,英國還脫離了歐盟!
英國前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自豪地說,在我的一生中,我們所有的問題均來自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辦法都來自英語國家。現在,英國人依然這么認為:歐洲大陸并不是英國的盟友,美國才是,F代英國的歷任首相,無論是什么國際問題上,都堅定與美國總統站在同一立場。
(下圖是我實拍的英國莎翁小鎮上跳舞的英國人)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是英國的鼎盛期。那個時候的大英帝國占了全球人口四分之一左右,領土面積占了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強盛的帝國必然伴隨著四處劫掠和瓜分世界的版圖。
大英博物館的很多文物就是這么來的。我覺得博物館里埃及館的木乃伊可能比埃及國內的還要多,從其他國家巧取豪奪弄走多少珍貴的文物就更不用說了。當我參觀的時候,我還看到了一個眼熟的東西——
沒錯,拍賣價2.8億港幣的明朝成化年間的“斗彩雞缸杯”,存世不到十只,大英博物館就有一只。
下圖是我實拍的大英博物館瓷器,中間小臺子上右邊是上文提到的“斗彩雞缸杯”。
相比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英國的影響力無疑縮小到了最小值。現今人口不到7000萬,領土面積更是只有不到25萬平方公里(還有些扯不清的海外領土)。蘇格蘭鬧公投獨立(沒成功),英國宣布脫歐(成功),讓英國的經濟進一步下滑,英鎊大幅貶值,物價飆升。2017年底,英國政府正式承認,該國已掉出全球五大經濟體行列。
大英帝國瓦解后,英國成了一個歐洲中等國家。雖然和它的很多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英聯邦,但是它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國了。
不過,瘦驢不倒架,無論發生什么重大國際事件,以西方精神領袖自居的英國,往往會第一時間努力發聲,以一種力不從心的方式傳達給世界。
貝克漢姆時代輝煌的英格蘭足球隊已經風光不再,隨著小貝、歐文、魯尼(這家伙孩子都生了三四個了。┻@一代巨星的謝幕,曾經星光璀璨的“三獅軍團”現在被戲稱為“歐洲中國隊”(中國隊無辜躺槍)。出征本屆俄羅斯世界杯的英格蘭隊星光黯淡——美人遲暮,名將白頭,莫過于此。輝煌過后的落寞更讓人難以接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體育數據公司計算出的英格蘭隊奪冠幾率僅為4%,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卻高達21% —— 從來嘴硬的英國人自己都沒有信心了。
我覺得很多英國人沒什么斗志。人生軌跡很類似:平安長大,按部就班地上學,學個樂器,找份穩定工作(可能去倫敦闖蕩一番),拿一份收入,偶爾去歐洲旅行,沒事在家倒騰倒騰后花園,成家后回歸鄉村,生兒育女,又一輪循環開始……
沒斗志也是有原因的。福利好,看病不花錢,無后顧之憂。再者,真失業了還有補貼,賺太多了稅還高。公立教育免費,且一般都還行。房子嘛,太貴買不起的話,往偏了搬也沒什么,反正城鄉差異不大,有些人還鄉下環境還更好些呢。所以呀,到底干嘛奮斗呢?
所以怎么說呢,英國是一個適合生活、不適合奮斗的國家。我的親身經歷就是,每次回國的時候,被國內氛圍帶著,就想著不行,我要努力,要奮斗;赜褪且灰够氐浇夥徘,奮斗啥啊,養老吧。。
英國(United Kingdom):問斜陽
它人口不到全球總數的千分之九,語言卻通行全球;它既有從島國到“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又經歷從“斜陽”到“跟班”的落寞;它引領了劃時代的政治經濟革命,也給世界地緣政治種下難解的禍根。
全國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6563萬(2016)
英國是歐盟中(正辦退群手續)能源蘊藏豐富的國家,主要資源有煤、鐵、石油、核能和天然氣,森林覆蓋率12.6%,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億至40億噸之間,天然氣0.86-2.58萬億立方米。
全國人口在四個地區的大致分布為英格蘭占84%,蘇格蘭占8.3%,威爾士占4.8%,北愛爾蘭占2.9%。官方語言為英語且通行全境,威爾士北部有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有蓋爾語使用者。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圣公會,其成員約占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59萬)。
從族裔看,二戰前的英國可以被視為是同質性社會,因為14—15世紀英語形成,這對英國民族意識起著決定性作用,從政治上看,數百年來英國人以整體面向世界,馳騁全球,世人難分英倫各族。二戰后,從海外殖民地前來的非英裔移民日漸增多,如今占到人口的8%(英國穆斯林協會數據稱全英有260萬穆斯林,占全國人口4%),主要居住在英格蘭的城市中。
一般而言,不列顛人共同以本土文化構成“英國生活方式”的中心,共性之下,四個族群的自我意識猶在,這既反映在四支國際地位相同的足球隊和橄欖球隊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更在蘇格蘭、威爾士、北愛權力日增,其民眾對英國脫歐持不同態度上充分體現。此外,“帝國文化”帶來印度次大陸、加勒比、中東和非洲移民及后裔,歐洲一體化后中東歐勞動力大量涌入,使得英國族裔及人口呈現多元色彩。
史學家認為兩個因素對英國歷史影響深遠:島國地理和接納異族。不列顛人具有不斷吸納融合入侵者和移民者的天賦和胸襟,直至產生一個混合的民族,然后成就征服的霸業,建立起占世界人口1/4、面積比本土大近140倍的帝國。
聯合王國的“聯合”之路漫長卻清晰。1277—1288年,英格蘭征服威爾士,1536年后者被正式并入英格蘭。蘇格蘭最初的王國始于9世紀中期,后臣服于諾曼底王朝。1328年,英格蘭承認蘇格蘭具有獨立地位。1603年,蘇格蘭國王繼承英格蘭王位,兩國聯合。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簽約:“條約永續留存,以作為兩王國完全合并的永久基礎”,國家始稱大不列顛王國。12世紀后期英格蘭染指愛爾蘭,到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已完全控制,1801年,它合并愛爾蘭稱作“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所謂大英帝國,大致起始于1763年英法爭奪北美的7年戰爭結束,英國保有海外全部殖民地并成就頭號強國地位,1815年滑鐵盧一役決定性擊敗拿破侖,到一戰的百多年更是主導全球事務,“日不落帝國”名副其實。
帝國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英國工業革命要比克倫威爾革命意義更深遠,它從1760年代至1830年代。1851年,首屆世博會在倫敦水晶宮舉行,標志著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占全球工業產值的2/5、鋼鐵1/2、煤炭1/3、外貿1/5強、商船噸位世界第一,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憑借后發優勢和制度保障,英國的海上霸權與殖民拓展順風順水,它在與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的海外爭霸中屢獲勝績,到維多利亞女王時期(1837—1901),英國進入歷史上的又一“黃金時代”。一戰之后,大英帝國國土面積達3367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2.5%,人口的1/4。
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均為戰勝國,分別有75萬和32.4萬人喪生(還有記載為100萬和41萬),更大的代價是帝國不再,它從一戰結束時與美國平起平坐,到二戰后淪為“跟班”角色。1946—1980的35年間,50多個國家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贏得獨立。一位知名記者寫下題為《帝國斜陽》的紀實之作,字里行間透著英國人為印度、巴勒斯坦、馬來亞、伊朗、埃及、南也門、塞浦路斯、加納、肯尼亞和津巴布韋等國留下至今難以擺脫的負遺產……帝國舊夢,或可從53個成員國的英聯邦尋出些許。
英國歷史進程是改良而非革命,與文化的重要特征漸變相一致,傳統與變革相輔相成,對立的雙方通過持續的斗爭、妥協和不斷地整合革新,最終達成共識。其現代化呈“原生自發型”特點,是其歷史發展而非外力強迫的結果,也是英國人在開拓世界市場的過程中完成的。從民族性看,“一個對財富和商業著魔的民族”,具備務實、保守、寬容的稟賦,“小店主國家”順理成章。
英帝國雖然“只是一個退化的遺物,每年都在進一步變弱”,但英國依然強大,其經濟規模(2014)位居世界第五、歐盟第二。2016年實現GDP2.619萬億美元,預期壽命81.6歲。英國三次產業占比為1%、21%、78%,生物制藥、航空和國防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它為世界留下最好的技術或記錄:超音速協和客機、羅爾斯—羅伊斯航空發動機、1957年世界第一座核電站、BP海上石油鉆探、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通車……服務業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包括金融保險、創意、零售、旅游和商業服務等,大金融占經濟產出的13%。
英國人的性格源自土地上的農夫、四面汪洋中的水手、冒險家和士兵,雨霧多變的氣候和光榮與輝煌的歷史,艱苦的生活和嚴峻的環境使他們養成勇敢、機智、耐心、目光遠大、堅忍不拔、善于自我克制的美德,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一直傳承冷靜理智的求實精神。
20世紀60年代一位美國國務卿曾做出這樣的判斷:“英國失去了帝國地位,卻還沒找到自己的角色!2015年卡梅倫二度拜相,美國媒體哀嘆曾經輝煌300年的英國放棄強國地位:軍隊人數降至兩個半世紀以來最低,外交部預算削減1/4,BBC關閉5個外語廣播......而“在幾乎所有全球問題上,英國的聲音都是智慧的、積極的和前瞻性的”......“它有才華、有歷史、有能力塑造國際秩序。它的內向轉變是所有人的悲劇!
失去帝國地位半個多世紀以來,英國人依然在尋找其角色,像一段經典歌詞:“與其追問斜陽為何燦爛卻短促,來去可曾留戀,莫若珍惜當下,讓余暉相伴孤獨……”
大英帝國,曾經的日不落,海上霸主,工業革命引領者,跑在全世界的前列。但近一個世紀以來,英國霸主的地位被一點點瓦解,直至被美國完全超越。
當代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英格蘭占了英國總面積的一半,蘇格蘭占英國總面積的1/3,威爾士占全英國面積不到1/10,北愛爾蘭面積只有13,576平方千米,總面積只有中國三個河南省那么大,大部分都是山地,本土人口6000多萬。英國地處中緯,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北大西洋暖流流經,全年溫和多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氣溫甚少低于-11C°,高于35C°,可以說是四季分明,適合居住生活。
如今盡管已經沒有當年日不落帝國的風采,但英國的經濟依然排名世界前列。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大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2016年,英國人均GDP達到了40411美元,位于全球第13名。
英國在10世紀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全世界10億人說英語。也就是說世界上每7個人中就有1人說英語,英國擁有龐大的經濟,并使用英鎊作為其貨幣。
2015年,英格蘭的人口估計為63,843,856,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位于泰晤士河畔,是一座21世紀的城市,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倫敦官方的英國君主——國王或王后居住地是白金漢宮。
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伯明翰,曼徹斯特,謝菲爾德,利物浦,紐卡斯爾和利茲。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35bf0645014495aa39b586fb5b82d0b\
英國人在我心中影響不好丶對他不感興趣所以無法表達、
衰老的帝國!
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了世界霸主,英國在北美建立了一個殖民地,還在非州、亞洲建立殖民地,英國商船從歐洲到達非州,從非州到達美州,從美州返回歐洲,17世紀初,荷蘭也加入了殖民掠奪者,占領了中國臺灣在亞洲、非州、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17世紀下半期法國加入了殖民掠奪者,在北美、非洲、亞洲建立殖民地,為了爭奪北美、非洲、亞洲殖民地,17世紀下半期,英、法、荷進行了一場戰爭,法國、荷蘭戰敗,英國得到了北美、非洲、亞洲殖民地,自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古代的“浸豬籠”卻發生在文明時 沙俄算不算是“撿漏”了西伯利亞 臺灣人簡歷里寫不寫民族? 歷史是什么? 1944年盟軍即將全面勝利時,斯大 科學從西方傳到中國,如中國先有 歷史上的今天,新中國消滅妓女制 一些小說里寫皇帝微服私訪,在民 清朝十二個皇帝,為什么叫大清十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 黃權是蜀漢最大的叛將,為何他的 經?吹降聡鹬械臄S彈兵,請 抗日神劇想表達什么思想?想讓后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黃河現在還有改道的可能么? 為什么電視劇中秦漢皇帝戴冕旒, 韓信手握三十萬大軍足以抗衡項羽 歷史上有哪些杰出人物? 如何看待亞美尼亞向阿塞拜疆簽訂 你如何看待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 如果司馬懿死后在天堂遇見了諸葛 從一戰戰敗到發動二戰,短短時間 天下有哪些特色兵器,你知道嗎? 齊桓公的一家有多奇葩? 武則天真是廣元人嗎?為何至今沒 中國近現代史中發生過哪些讓人耳 蔣介石故居曾經是做什么的? 為什么二戰日軍也使用捷克式輕機 太平公主為什么沒有自請為皇太妹